首页 >> 宁波市情 >> 宁波科技
 
2009年宁波市科技事业发展综述 
 
发布机构:    发布时间:2011-02-01
 
    2009年,是宁波市完成“十一五”科技攻坚任务的重要之年。全市科技工作围绕推进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在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推进产业创新发展、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的支持力度,全年落实宁波市科技综合服务及科技文献检索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经费2665万元,新建宁波半导体照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宁波市节能监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宁波新型金属材料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慈溪家电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塑料加工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汽车电子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4家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列入省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至年底,全市共有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30家。其中,科技基础条件公共服务平台11家,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12家,技术检测公共服务平台7家。加快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步伐,共安排436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扶持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全年新认定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0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3家,省企业技术中心12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至此,全市共有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422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11家,省企业技术中心56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加大对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全年新认定宁波市建筑综合热能蓄存重点实验室等5家市级重点试验室。宁波市先进材料制造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被科技部认定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全市共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46家,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6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家。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作为承建单位,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建碳纤维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为宁波市首家国家级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开发实体。加强专业孵化器培育建设,全年新增浙江大学科技园宁波发展有限公司和宁波市鄞创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有限公司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市累计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3家。区域创新能力有新的提升。全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参与完成),二等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参与完成);获省科技进步奖22项,其中一等奖4项。路宝公司的发明专利“一种特大抗挠变梳型桥梁伸缩缝装置”获中国专利金奖,实现宁波市专利金奖零的突破;宁波德昌精密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的“用于纺纱机集聚纤维条装置的集聚管”和宁波沁园集团的“快速电加热饮水机”2项发明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宁波博威集团有限公司为主承担的“铜合金替代材料———环保高性能变形锌合金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宁波太阳能电源有限公司生产的“晶体硅太阳电池及组件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首批自主创新产品。全年专利授权量首次突破万件,为15824件,增长60.1%;其中发明专利802件,增长58.8%,授权发明专利占授权专利总量的5.1%。
  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8家,国家创新型企业2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省创新型示范(试点)企业13家。宁波余姚塑料模具特色产业基地等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全市共有8家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高新区绿色能源与照明产业基地和北仑区注塑机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宁波成功列入国家首批“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城市。
  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新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4个,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3家、省企业技术中心12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新培育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00家、市级重点实验室5家;引进、共建技术研发机构30家,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二期(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正式启动,宁波市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宁波研发园一期开园。
  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逐步完善。新培育农业新品种21个,累计106个,其中24个通过省和国家审定(认定),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育成的“甬优”系列水稻新品种在全省和全市的覆盖率分别为15%和65%。“甬优12号”新一代超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最高亩产903公斤,再创浙江省晚稻单产的新记录。在市农业产业化基地中,累计建成54个总面积为3533公顷的星火示范基地(技术核心区),全年示范新技术216项,辐射带动25.3万公顷。经测算,星火示范基地亩均农业增加值1.39万元,为全市平均水平的3.4倍。新认定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13家、农村科技服务机构10家。
  成功举办第七届浙江(宁波)科技成果交易会、2009中国宁波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洽谈会、中国(宁波)新材料与产业化国际论坛等大型科技交流活动。进一步拓展与重庆、西安、南昌等中西部地区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与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大院大所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日益活跃,“日本东北亚·宁波周”、“欧洲·宁波周”等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活动获得圆满成功,宁波大学、兵科院宁波分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3家单位被科技部列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实施一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形成以高校、研究院所为骨干的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
  区域科技进步水平稳步增强,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进步水平继续保持全省第二位(据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报告)。创新型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宁波被科技部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进入新的起点。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城市各项工作扎实推进,12月,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城市验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全国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宁海县成为全市首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高新区被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园区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在两年一度的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中,全市11个县(市)区全部通过科技部的考核,北仑区、鄞州区、慈溪市、余姚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单位,慈溪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区。至年底,全市11个县(市)区全部步入省科技强县(市)区行列。
  2009年,宁波市进一步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方针,以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发展主线,围绕实施重点科技工程、改革科技体制、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落实及制定政策、加大科技合作、引进及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制定出台《宁波市科技型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宁波市网上技术市场产学研合作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宁波市星火示范基地评估办法(试行)》、《宁波市专利资助管理暂行办法》等一批政策措施,清理、修订和完善《宁波市科技研发投入资助计划实施办法》、《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宁波市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等政策法规。进一步优化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对43家规范记账、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在3%以上的企业及5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实施研发投入补助。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抵扣的优惠政策。全年共有534家企业享受加计抵扣政策,比上年增加244家;加计抵扣总额7.64亿元,比上年增长46.14%。认定的477家高新技术企业,有393家享受减免15%所得税优惠政策,共减免所得税额4.91亿元。加快科技金融体系建设步伐,积极推进银企合作,在农业科技项目贷款、专利质押贷款、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等方面作积极尝试。年内,慈溪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获2.6亿元贷款。宁波甬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一种压缩机滑片的制造方法”专利技术为质押,获交通银行1000万元贷款`。全市召开专利创业创新项目投融资对接会,推出15个有成熟商业模式且具高成长性的项目,吸引国内外20余家知名投资机构前来对接,近10个项目初步达成意向性合作协议,意向性融资额近亿元。此外,针对创业企业银行贷款等融资难度较大的现状,全市设立“种子资金”,为创业企业提供短期借款。如江东科技创业中心与布尔科技公司签署40万元的“种子资金”短期借款合同,帮助企业顺利渡过创业期。2009年,积极探索有效的科技人才工作机制,首次启动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对认定入选的8个科技创新团队,在5年内视其项目实施进展情况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的经费支持。加快培育创新创业基地、推进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完善科技创新环境,积极引导、激发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新组建宁波市装备制造业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宁波半导体照明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宁波市食品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宁波智能家电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个由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等组成的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市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累计达6个。年内,自主创新核心区和引领区———宁波研发园一期开园,已有5家院士工作室、十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5家大院名校技术成果转移中心、百余家研发机构入驻其中。经科技部和教育部批准,以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浙江纺织服装学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在甬高校科研院所群体为依托,启动建设宁波市大学科技园。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市特色产业基地的整体创新能力。宁波余姚塑料模具及制品特色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高新区绿色能源与照明产业基地和北仑区注塑机产业基地并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全面推进农村科技进步,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农业产业技术进步水平成效显著,科技对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围绕发展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实施传统农业常规技术升级行动计划,推进种植、林特、畜禽和海洋渔业等传统特色产业的技术升级。年内,全市新认定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13家,农村科技服务机构10家,宁海县跨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行列。新建立星火示范基地(技术核心区)10家,累计建成星火示范基地54个,核心区面积3533公顷,示范带动周边农业生产基地25.3万公顷。其中,星火示范基地年示范新技术216项,亩均农业增加值1.39万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3.4倍,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的9.1倍。至年底,市本级财政累计投入500余万元,带动社会资金1.35亿元,新认定新农村示范村镇10家,累计认定32家示范村镇,结对技术依托单位29个,专家队伍115人,实施科技示范项目39个,转化应用新技术成果69项,创造经济效益9445万元,实现农民增收1090万元。全市自主培育农业新品种21个,累计106个,其中24个通过省和国家级的品种审定,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育成的“甬优”系列水稻新品种在全省和全市的覆盖分别达到15%和65%。
 
----------------------------------------------
    本信息已访问:2887
----------------------------------------------
版权所有:中国宁波史志网        
主办单位:中共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    
                    宁波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