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史研究 >> 专题研究
 
革命书写传奇——纪念何克希诞辰110周年 
 
发布机构:    发布时间:2016-03-18
 

编者按:今年是原中共浙东区委委员、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何克希诞辰110周年,本刊特发纪念文章,深切缅怀这位浙东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先辈。

革命书写传奇

——纪念何克希诞辰110周年

(一)

    何克希(1906——1982),原名和成孝,曾用名何静斋、何国瑞、王耑、何静,四川省峨眉县(今峨眉山市)绥山镇南街人,1906年1月20日出生。祖父和鸣盛,晚清举人,曾受命掌书院,通医术,开药店为业,常免费为贫苦人家治病赠药,早年去世。父亲和玉成,幼小习武,识字不多,经营白蜡生意,曾任峨眉县商会会长。母亲知书达理,在克希五岁时去世。

何克希

    何克希5岁入学,1919年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参加了蓬勃发展的五四爱国运动。进入高中之后,深受学校进步教师王右木的思想影响,转向注意学习社会科学,阅读进步书刊,萌发了走革命道路的思想。

    1923年高中毕业后,他一心想去北京报考大学。但阴差阳错报考进了四川军阀刘文辉创办的军官传习所。一年多后毕业尚未到期,即被派往夏仲实师先后任副官、参谋、工兵排长等职,继又转入刘文辉在成都新开办的军事政治学校学习。该校系刘文辉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浪潮卷入四川的形势下,派心腹与武汉革命政府联系,要求派人入川帮助工作而开办的。武汉派来的人中有些是共产党员。何克希在进步教官的引导下,阅读了《新青年》等进步书刊,特别是漆树芬的《在资本帝国主义铁蹄下的中国》一书,对他影响尤为深刻。

    1927年春,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四川军阀连续制造了成都的“二·一六”和重庆的“三·三一”惨案。军阀迫害袁诗荛、杨闇公烈士的罪行,激起何克希强烈的悲愤。在他升入高级班、参谋班学习时,结识了同班同学车耀先(共产党员,川西特委军委委员),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使他们一见如故,很快成了知己好友。他在车耀先的影响和教育下,积极参加读书会活动,学习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并于1929年经车耀先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此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二)

    1930年夏,中国共产党为了在四川开展武装斗争,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共四川省委派他到重庆受训,学习军事知识。受训二周结业,按党组织的指示和安排去万县下川东特委工作,特委派他到忠州、丰都、石柱一带从事军事工作。他经调查了解,身入匪巢,机智勇敢地除掉匪首,争取了一股300多人的土匪武装,组建成一支由我党领导的游击队,由他任司令。后来特委改派他任巡视员。到达县巡视工作时,参加县委,任军委书记。

    1932年,何克希奉中共四川省委派遣到上海接受党中央的新任务。他到上海后,党中央先决定他去中央苏区,后因红四方面军要入川,就改派他和另一同志携带密电码回川,准备到红四方面军去。但他到达川北阆中县城保宁后,县委书记告知往红四方面军根据地去的路不通,他只好又回成都。后来何克希受命创办《川康新闻》报,任中校参谋兼报社社长。他以合法形式安排中共党员担任报社的正副总编和经理,在《川康新闻》报上刊登了反蒋、反刘湘的文章,以及一些进步文艺作品和关于工农群众运动情况的报导,宣传了进步思想。

    1935年4月,因一次起义失败,何克希遭重金悬赏通缉,何父也因之牵连锒铛入狱。他去成都向省委车耀先请示,党组织介绍他去上海,通过丁华(又名帅昌书、帅如先,四川人,上海地下党“教联”负责人)找中共中央军委。到上海后,他有机会学习了党的方针、政策和许多进步书籍,政治理论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为以后独立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上海党组织派何克希先后在难民收容所宣传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救亡工作;和高原一起办了两期短训班,他负责军事方面的讲课;到大江南北宣传抗日,组织武装。  

    1938年深秋,何克希到苏南茅山根据地,晋见新四军军分会副书记、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转达了上海党组织的意向,把这支部队交给新四军统一指挥。陈毅听后非常高兴,决定要他把队伍带到茅山,由陈毅亲自进行整编。整编后该部名为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第三路军,以梅光迪为司令,何克希为副司令(实即政治委员)。在茅山整编的三个月中,他直接聆受了陈毅的言传身教,得到了很大的帮助。

    1939年2月,陈毅部署由老二团与“江抗”第三路军配合作战,进行延陵镇战斗,歼敌90多名。

    1939年5月,陈毅派叶飞率“江抗”第二路军(老六团)东进,在武进与“江抗”第三路军会合,成立“江抗”总指挥部,由梅光迪任总指挥,叶飞与何克希任副总指挥。党内成立了东路工作委员会,叶飞和何克希分任正副书记。9月,“江抗”奉命全部撤至扬中整训。10月底,“江抗”改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的一团、二团,何克希任二团政委。同年冬,挺进纵队全部奉调去苏北。

    1940年4月,谭震林到东路地区主持江南全面工作以后,“江抗”东路司令部改称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指挥部,谭震林任司令员兼政委,何克希任副司令员。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3月间,新四军苏南主力移至路西地区,新四军第六师成立,师长谭震林,第三支队改编为第六师十八旅,何克希任六师剐参谋长。不久他改任江南行政委员会主任兼江南保安司令,率领地方武装,坚持东路地区的反“清乡”斗争。

    何克希在江抗与东路地区工作与战斗达三年多时间,对苏南东路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四)

    1941年2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根据皖南事变后的抗战形势,对新四军在华中的战略部署作了新的安排,其中之一即是增辟浙东战略基地。当年4月,日本侵略军发动宁绍战役,占领浙东宁波、绍兴等地,党领导的浦东抗日武装900余人奉命分批南渡杭州湾,到达浙东三北(余姚、慈溪、镇海三县北部)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42年夏,日本侵略军又进一步发动浙赣战役,一度打通浙赣铁路杭州至南昌全线。敌为收缩兵力,于8月中旬退踞金华、萧山一线,浙东地区进一步陷于敌手。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为加强对浙东敌后抗日战争的领导,创建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即派谭启龙于6月间先行赶赴浙东,与坚持当地斗争的浦东抗日武装与地方党组织会合,加强统一领导。与此同时,陈毅把在华中局党校学习的何克希叫去,给他看了关于向毛泽东主席建议派他去浙东,会同谭启龙建立浙东区党委和领导浙东抗日部队的报告,以及毛泽东批示同意的电报。何克希接受任务后即南下,一行于7月间到达浙东,与谭启龙会合后即成立了浙东区党委,谭任书记,他任委员。并经浙东区党委研究决定成立三北游击司令部(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前身),他任司令(更名何静),谭启龙任政治委员(以秘书名义出现),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久,驻宁波的日军对三北地区发动秋季大扫荡。浙东新四军在阳觉殿、竹山岙重创了侵略军。

    根据华中局和军部的指示,浙东区党委作出了《关于长期坚持浙东斗争的决定》,制定了“坚持三北,开辟四明,在四明山完全占领后,再争取控制会稽山”的战略方针,决定由参谋长刘亨云率五支队在三北地区坚持斗争,他和区党委书记谭启龙、政治部主任张文碧率部挺进四明山。

    国民党顽固派把我浙东抗日武装的发展视为眼中钉,迅即调集忠义救国军艾庆璋部与金山、平湖两县的自卫总队及土匪王八妹部共约2000余兵力,南渡杭州湾向三北地区挺进。浙东区党委被迫决定实行自卫还击,已挺进四明山部队立即返回三北,并急调已进入会暨山地区的南进支队和诸暨八乡抗日自卫大队赶来三北会合。尽管集中了全部兵力,也不足千人,仍是一场力量对比悬殊的战斗。三北游击司令部研究后作出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决策,指挥部队作战,势如破竹。自1942年11月28日起半个多月,经过周家路、黄家埠、谢家塘、小越等战斗,除艾庆璋割须化装率残部数十人于黑夜逃脱外,大部分顽军被歼。第一次反顽自卫战争的胜利,使我军在三北站稳了脚跟,保卫了三北游击根据地,发展了武装,为发展四明、会稽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后,区党委和三北游击司令部率主力再次向南挺进,攻克敌伪在四明山区的重要据点梁弄镇。接着与日伪军多次作战,粉碎敌人的多次“扫荡”与武装抢粮的计划,进一步开辟了四明山地区。

    在巩固与扩大浙东根据地的过程中,国民党顽固派为了“限期剿灭”浙东新四军,又先后两次向浙东根据地的中心四明山区发动大规模的军事“清剿”。1943年II月至1944年8月,我军被迫进行了长达9个月的浙东第二次反顽自卫战争。这场战争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兵力相差5倍以上。浙东新四军虽给顽敌以几次打击,但部队伤亡日增,处境险恶。在紧要关头接到新四军军部来电,指示实行新的战略方针,从以运动战为主转变为以游击战为主。除四明地区留一部队坚持、保障三北外,将主力分散,向鄞西、沿海地区发展游击战争。区党委坚决执行这一指示,粉碎了顽军妄图歼灭我军的企图,保存了有生力量,恢复了四明山根据地,终经艰苦奋战而立于不败之地。这时,为了公开树立党的旗帜,部队于1943年12月22日奉新四军军部令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何克希任司令员,谭启龙任政治委员,刘亨云任参谋长,张文碧任政治部主任。1945年夏,壮大了的浙东游击纵队又被迫进行了浙东第三次反顽自卫战争,一举击溃顽军,迅速取得胜利。其间,反复无常的田岫山又一次投敌后,该部伪军终被我军消灭;张俊升则经教育帮助,于1945年7月率部起义加入新四军。

    根据区党委的分工,何克希除主管军事工作外,还兼管统战工作。对这一工作,他做得非常出色。他每到一地,就以司令名义召集当地士绅聚会,或亲往拜会,宣传党的团结抗日主张,共商抗敌救国、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等事宜。他在三北地区结交了朱祖燮、叶志康、虞家芝、毛契龙等一批乡长和开明士绅。部队南进四明山时,闻知原余姚县左溪乡乡长朱祥甫是姚南一带很有声望的人士,余姚沦陷后拒不出任伪乡维持会长,他即步行20里亲往拜会结交。当年四明山峙岭有位士绅李志标,曾作诗赠何司令,诗为“白尽头颅只为公,老怀今犹满春风;西山莫道斜阳晚,放出霞光分外红。”表明自己虽已年迈,也愿尽力为抗日救国做些工作。何克希团结了地方上许多开明人士和爱国工商业者,并通过他们的众多社会关系和影响,很快就争取到一批乡(镇)、村政权为新四军抗日部队服务,抵制和挫败了国民党顽固派的一些反共与破坏活动。

    在统战工作中,区党委还非常重视对国民党各种派系的杂牌部队争取共同抗日的统战工作。当国民党新编第三十师八十八团田岫山部、八十九团张俊升部因受排挤从天台逃来四明山地区后,区党委认为应争取他们团结抗日,否则这些游杂部队或扰民、或投敌,都会对浙东敌后的抗日大业不利。何克希不避风险,不计个人安危,三次“单刀赴会”,晓以民族大义,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做了不少团结教育工作。并先后派得力干部和政工人员去这两个部队工作,争取到约半年左右相安无事的时间,大有利于我们开辟经营四明山根据地的工作。

    浙东区党委在开辟、扩大、巩固三北、四明解放区的同时,金萧地区与浦东地区在艰苦的对敌斗争中,都取得了很大胜利,得到了很大发展。区党委在各地区建立县、区、乡级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上,于1944年1月成立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1945年1月,区党委在梁弄召开了浙东敌后各界临时代表大会,决定成立浙东行政公署,下辖四明、三北、会稽(金萧)、浦东(黄浦江东)四个行政专区,分置16个县级民主政权。这样,在区党委领导下,浙东军民终于创建了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也是新四军华中抗日根据地最南端的一块。

    据统计,自1941年5月至1945年8月底,浙东新四军对日伪军进行大小战斗643次,克复县城2座,攻取大小据点110余个,解放同胞400万人;毙伤日伪军官兵3672名,俘日伪军官兵5525名;缴获大批枪炮弹药及军用物资。浙东游击纵队由浦东武装南渡来浙东的900人,发展壮大到北撤时的15000余人(包括地方干部)。

    何克希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始者与领导者之一,他与浙东区党委和纵队司令部的全体领导成员一起,在华中局与新四军军部的统一领导下,在广大军民的支持下,为开辟浙东抗日根据地,发展浙东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壮大浙东党和人民的进步势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作出了杰出贡献。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领导人何克希(左二)、谭启龙(右二)、张文碧(右一)、刘亨云(左一)与美国飞行员托勒特在梁弄合影。

(五)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了避免内战,争取国内和平,决定新四军主动撤出包括浙东在内的8个解放区。

    9月下旬,浙东区党委和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为了预防国民党军队在我军北撤途中截击,决定全体党政军人员分数路渡杭州湾北撤。何克希率所部至苏南青浦与谭启龙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后,继续北渡长江到达苏北涟水目的地。浙东游击纵队被编为新四军第一纵队三旅和新四军独立旅,他任一纵三旅政委。

    1946年1月,一纵奉调到津浦路兖州、泰安段接受日伪军投降。一纵三旅和一旅于6月联合打泰安,经激战后攻克泰安县城,全歼守敌一个旅。

    在解放战争期间,何克希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副司令员,参加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以及渡江等重大战役。

    1947年5月,国民党在山东战场发动重点进攻,调动24个整编师(军)的庞大兵力,并在第一线投入8个整编师,包括国民党五大王牌军之一的张灵甫整编七十四师。我华东野战军决定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歼敌整编七十四师于孟良崮地区,部署5个纵队主攻,4个纵队阻援,以一纵和八纵分向张灵甫部两翼穿插,楔入敌后,割断敌整编七十四师与整编二十五师、整编六十五师等部的联系,尔后加以围歼。陈毅在军事部署会议上对这种打法称之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纵队部研究决定,一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叶飞带一师、三师攻塔山、尧山,打掉敌整编二十五师的牙齿,挡住敌整编六十五师从蒙阴东援;一纵副司令员何克希与副政委谭启龙带二师和独立师抢占天马山、蛤蟆崮等地,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去,割断敌整编二十五师和张灵甫部的联系。5月13日晚我军分头出发,插入敌军纵深,于14日黎明前占领预定地点,把张灵甫整编七十四师像挖眼珠一般地剜割出来。敌军发现情况严重后,在几十架飞机掩护下,急调10个整编师来援,敌我形成包围与反包围。何克希指挥独立师前卫一团最先到达的5个连,抢占面向孟良崮的285高地,封住了敌整编七十四师南窜的通道。敌妄想打开缺口,向285高地发起十多次冲锋均被打垮。我军在各处与敌血战竟日,反复争夺制高点,稳住了阵地。15日下午,华东野战军司令部下令全线发起总攻,插入敌人心脏的一纵,战斗空前激烈。16日晨,我大军云集,一纵和友邻部队向孟良崮发起猛攻,国民党王牌军整编七十四师3万余人全军覆灭,师长张灵甫也被击先。孟良崮大捷,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1948年10月济南战役后,国民党起义部队吴化文部改编为三十五军,何克希奉调担任军政委。他带领配备全军的师、团、营、连四级政工干部,负责整训与改造吴部的重任。经过几个月的耐心而又艰苦的教育改造工作,使该部面貌有了很大改变。不久与鲁中南纵队合编,顺利投入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后,何克希随军部进入南京城。三十五军进占南京后,随即肃清残敌,军管南京。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及时粉碎了潜伏武装敌特的破坏活动,维护了社会秩序。

(六)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了新中国的安全与和平建设,亟需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力量。1949年10月,何克希调任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政委。1950年8月,华东军区组建华东装甲兵司令部,调他去任华东装甲兵司令员兼政委。他为装甲部队的建设竭尽全力,在训练中以身作则,和指战员一起研究战略战术,与大家同学习、同练武、同生活,带动全军上下,圆满完成军训任务。1953年,他又调任南京军事学院装甲系主任。他刻苦学习,边教边学,亲自讲课,写文章参加学术讨论,带领学员完成教学任务,为国家培养了一批装甲兵指挥人员。

    1955年9月,他被授予少将军衔。同时,还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国家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他主动请求转业到地方工作。

    1956年Il月,他奉调任国务院二机部部长助理兼办公厅主任。他在二机部工作期间,为建立国家核工业基地的勘址、定点、土建等开创工作,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一份贡献。

    1963年9月,他调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一年后,他被派任农业部四清工作检查组副组长,参加四清运动。1964年底任全国政协第四届特邀委员。

    1966年初,已届花甲之年的他调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1978年任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1982年12月14日,何克希终因积劳过度,当晚猝发心脏病不治逝世,终年76岁。

    按照何克希生前遗愿,他的骨灰撒在浙东四明山老根据地的四明湖中。老区人民为了永远纪念这位老司令,在四明湖畔竖立了何克希纪念碑。

 

(本文选自《何克希将军》一书,有删改)

 

 

 
----------------------------------------------
    本信息已访问:5222
----------------------------------------------
版权所有:中国宁波史志网        
主办单位:中共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    
                    宁波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